找到相关内容1404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圆觉经·清净慧章》别记

    则依根所发之识必无我执,是名妙观察智。   何须息灭?如永嘉答六祖云:“分别亦非意”,深契六祖之道也。第三句住妄想,前五识也。五根而有五识,唯是现量,因有同时意识为缘,则成比量而现量隐,故名加了知...第六章,清净慧菩萨问法,世尊开示四种浅深证道之相。复说:“居一切时不起妄念,于诸妄心亦不息灭。住妄想,不加了知;于无了知,不辨真实……”凡三十二字,作四句读。  古今诸师,各申妙解;今为同志宣扬,...

    杨仁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053276.html
  • 什么是“咒语”?

    明白的是,心与气无二,是一体的两面,只有不执著于气,气脉才会真正的开展,气不过是打开智慧的一种较为殊胜的方便手段罢了。所谓无心即是禅,禅才是佛法之正法眼藏,所以一般太执著手气的人,会落入现象界的陷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5354407.html
  • 再论“唯识”与“唯了别”

    rdquo;[3](P60a)此中以前六识为了别之识,“识”对应梵文为vij?āna(识),“了别”对应梵文为vij?apti(了别),后者是直译,在...vij?āna作为识别是纯粹的主动行为,是的分别与辨识,完全是属于识的能动作用,那vij?apti虽是识的主动行为,就含有一分受动于认识对象的意义,是的了了分明的呈现。[1](P60-61)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3255221.html
  • “以心为本”与“万法唯心”

    以外的“色法”、“不相应法”和“无为法”的客观存在。但“万物唯心”指的是哲学上的一种见解。这种观点认为一切外境事物都是思想意识中的境识的显现,犹如梦中境物,心物无二。  正宗的唯识论,空识有、识境无...一切的法,即客观世界的存在,但“万法唯心”的观点,排除了除思想意识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,即“空识有”。因此,不能把这两种说法混为一谈。  佛教从本质上来说,是以“脱苦得乐”、“去染还净”为终极目标的一种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0858971.html
  • 当心摄心精进成坚固执着___观当代人禅修中的问题1

    念离念,放下身心世界,放下开悟与成佛的追求,超越染净、自他、圣凡等一切知见,使心性自然地导入无作、无为、法尔平等的一元本无的真,一旦回归真实,则从此无心起照,透出根境相对,自然是一片新天地,亲切了然,明白如斯,阅教而如镜照面,而显现无碍,无烦惑在心,无妄想可动,一落即知,知亦不落,从此即觉无觉,平直而彻显万法,无心而自然达道,那是非常清静本然的光景。由此之故,久久成片而从性体起大机用,源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2362547.html
  • 供花的利益与功德

    5.藉由练习供花与了解供花的意义,我们的心就会充满慈悲、安忍与快乐的想法,众生也会充满仁慈、温柔、包容、忍耐,使我们了解并且放弃轮回的过患,而想解脱自由,成就空性。 6.并且能够利用生命的各种... 供花的利益与功德 海涛法师 一、在佛前以虔诚的心奉上新鲜花束,有许多功德: 1.能使人变得如花朵般的美丽、令人欢喜,吸引众人目光,人缘极佳,你过目不忘。 2.能使人嗅觉正常。不会有鼻腔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1875202.html
  • 地·道·证正法

      地·道·证正法   在佛教修持历程及阶次上,通常是用“地道”来阐释的。一个凡夫从最初学佛修持,到最终解脱成佛中间需要经历的阶段,属于地道的概念。古德有多种关于地道的论述,如二世嘉木样大师等。如果对于地道概念不清晰,会导致步入歧途等错误观念。   先说地道的定义:地的定义是坚硬,是身根所,假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地。由于大地有滋生万物的功能,因此,用地来譬喻修道历程。地道地的定义是: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185629.html
  • 一众生生嗔恨,愿菩提心已失坏

      有些大德说:发心后不知护持,容易舍众生,也容易舍佛果。   什么是舍弃众生?本来,在诸佛菩萨前我们已发愿利益天边无际一切众生,但在修行中遇到可恨的——杀父仇敌或有种种矛盾的怨敌,此时你发愿杀掉他,或者永远也不行饶益,心生如是恶念,愿菩提心当下失坏。比如用绳索紧束的很多木棒,只要抽出一根,其他的也就松了,不再是原来的状态。同样,尽管未舍三界其他众生,但只要...

    索达吉堪布讲

    菩提心|嗔心|嗔恨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07534292361.html
  • 以推理决定女身(男身)不净

    身体干净、不净粪不干净,那么接触身体也可以,但通过前面的观察,身体除了三十六种不净物之外,没有丝毫可取之处。尤其是人的血肉,谁都不愿意去享用,只不过这些不净物合为一体时,人们觉得这是值得贪执的,但...等毫无贪执。(不像现在人一样,疯狂地追求自己所爱的。)他问:“这位美女与你相比,是比你更漂亮,还是与你一模一样?”美女答道:“当然比我更漂亮,天人见了她都会生贪心,要不要给你介绍呢?”他平静地回答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治|戒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08503220698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77)

    一切法没有自性,二谛就无法安立了,而且众生也无法获得涅槃。这两个太过是怎么推出来的?我们应该如何回辩? 940、有实宗认为,能观察的智慧和所观察的需要是“实有”。对此,中观宗是怎么样驳斥的?如此...观点,但按照无著菩萨的解释,这是对方给我们所发的太过。 对方说:“能观察的心(分析诸法空性的智慧)与所观察的(色声香味乃至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等万法)是互相观待、互相依存的,犹如此岸与彼岸、这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23344527611.html